【广州日报】别忽视这些“非常规”卒中!专家称卒中发生后要避开3个“误区”

2022-10-31

       口眼歪斜、言语不清、肢体麻木……这些病症其实都与一种致残致死率极高的疾病相关,即脑卒中。2022年10月29日是第17个“世界卒中日”。一般而言,人们往往认为头晕目眩、嘴角歪斜等是卒中的典型症状,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副主任、神经二科副主任邢世会主任医师,神经三科主任范玉华主任医师提醒,后循环卒中导致的平衡失调、视力障碍也是卒中的重要症状,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如今,国内新研究给后循环缺血导致的卒中带来救治的可能。

 

       “BE FAST口诀”,助力提升早期识别卒中率

       对于卒中而言,普通民众掌握自行识别方法十分重要。近年来,中国卒中学会在第七次学术年会期间正式发布了识别卒中早期症状的“BE FAST口诀”,在原本的“中风120”和“FAST口诀”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症状,可使自我识别卒中率由原来的70%提升至90%

       “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新发现!后循环卒中治疗不再“无计可施”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

       脑血流供应来自两个动脉系统,分为前循环和后循环。其中,后循环卒中累及颞叶内侧、枕叶、丘脑、脑干和小脑,危害巨大。“后循环卒中相较于前循环卒中而言虽然发生率较低,但症状变化多端、残疾率高、死亡率高、救治难度极大。”邢世会表示,脑卒中的治疗是与时间的“博弈”。在发病4.5小时以内可以采用溶栓治疗,在抢救及时的情况下,病人能减少残疾或基本能恢复正常生活。

       对于发病6小时内有大血管闭塞的患者,目前采用溶栓基础上联合取栓治疗,针对部分患者经过严格筛选,取栓治疗时间可以扩展到24小时。范玉华介绍道,而对于后循环卒中而言,以往无论是取栓还是溶栓,均无法达到好的效果,而近日国内新出的两项研究“Baoche”与“Attention”中发现,取栓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付复杂多变的后循环卒中,未来能为患者带来更多生的可能。

 

       误区1:卒中不是“休息一下就好了”!

       “不确定是否卒中,是不是休息一下就好了?”范玉华表示这是绝对的误解!

       出现卒中症状不要自行休息,而要及时就医。

       “对于卒中,很多患者对症状的识别不准,特别对于后循环缺血的症状而言,更加难察觉,很多人觉得休息一下就好了,在这样的休息过程中就耽误了救治时间。”范玉华表示,要谨记“BE FAST口诀”,遇到诸如肢体麻木、吐字不清、口角歪斜、突然视力变化、行走难平衡等症状,决不能企图自行休息后缓解,必须立即就医。

 

       误区2:不想等救护车,宁可自行前往医院就医?

       当怀疑存在卒中时,有些患者不想等待救护车,宁可自行前往医院?有时这样的做法也不对!

       有家属协助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卒中急救地图”寻找最近的卒中治疗医院,但对于独居老人而言,最好的方式是及时拨打120。

       目前很多家卒中中心的绿色通道已经延伸到了院前救护车上,救护车在接到患者后,初步判断卒中,就会第一时间与院内的卒中专科医生取得联系,医生会在CT室等待,及时为患者进行影像检测和用药,最大限度节省时间。

 

       误区3:安宫牛黄丸万能?并不是!

       “很多患者出现卒中时会依赖安宫牛黄丸,但其实这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

       邢世会强调,安宫牛黄丸的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部分患者和部分情况是有效的,但是若针对出血性脑卒中的情况可能会适得其反,对于部分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强行吞食可能会造成误吸或窒息风险。最重要的还是出现症状立即就医,而非自行服用药物。

 

文/记者 任珊珊 见习记者 徐依励 通讯员 梁嘉韵

报道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1934337&site4=&columnID=0#/detail/1934337?site4&columnID=0

报道时间:2022-10-29